據美國醫療健康資訊網站MedCityNews報道,對于醫療健康創業公司怎么樣說服大夫們想試用這類企業所開發新技術和新品這個難點,美國風險投資公司Artiman Ventures合作伙伴、過去是大夫的阿希爾·薩克萊查給出了六條很中肯的建議。
在醫療健康創業公司技術開發初期階段,假如沒大夫參與進去,就沒辦法獲得大夫們對于商品的反饋建議,之后很難進入產品研發下一階段,也就更難推出正式批量生產的商品。
薩克萊查主要負責Artiman所投資醫療健康創業企業的相應審核和評估事宜。他同時也曾是一名急診科大夫,有著豐富的患者護理和手術經驗,并曾擔任過多家醫院的急診科負責人。正由于這樣,在創業公司怎么樣說服大夫們想試用新技術和新品事宜上,薩克萊查有其獨特見解。他給創業公司高管們提出了以下六條忠告:
1.要吸引大夫們的“眼球”,創業公司開發的技術,需要為大夫們解決他們一直遇見的大問題。薩克萊查稱,從大夫角度看,假如你的技術只不過“小打小鬧”,大夫們就不太會有興趣。
2.向大夫們耐心講解:新技術在節省本錢的同時,醫療水平并不會減少。譬如向大夫講解,新技術可以縮短患者手術時間、可更快出院、愈后成效更佳等。其次,新技術所帶來的非直接節省開支,總是非常難讓大夫們立刻認同,企業家需事先作好交談籌備工作。
3.考慮好商品對每一個用戶將帶來何種影響。也就是說,新品不可以僅僅著眼于大夫用,還應考慮到護士、醫院管理職員與患者的用法狀況。
4.應該了解醫療系統和大夫操作活動之間有什么區別。要了解,雖然一些大夫在資金預算事宜上具備較強影響力,但控制權并不在他手中,因此他并非最后決策者。
5.找準想用新品的大夫。有些大夫只關注怎么樣做好患者護理,而有些大夫則對科研和技術創業更有興趣。后一類大夫,正是創業公司需要努力探尋的目的。
6.知道科研醫療中心和社區醫院之間的差別。雖然科研型醫院對創業企業的起步階段可以提供較大幫助,但要考慮到,美國醫院的主流仍是社區醫院,這就需要創業公司考慮好商品適用性怎么樣由科研型醫院向社區醫院過渡的問題。